盐城市民族宗教事务管理局网欢迎您!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信息公开 | 盐城民族 | 盐城宗教 | 宗教团体 | 荣誉之窗 | 公众参与
布朗族
发布时间 2011-09-09   稿件来源   浏览次数:   [ ]

  我国布朗族总人口为91882人(2000年),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部及西南部沿边地区,其中,约有3万多人较为集中的聚居于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的布朗山、西定、巴达、打洛、勐满、勐岗等乡镇,约有5万多人散居于双江、保山、施甸、昌宁、云县、镇康、永德、耿马、澜沧、墨江等市县,布朗山布朗族乡是我国布朗族最大的聚居区,约占布朗族总人口的65%。此外,南涧、景东、景谷、思茅、景洪、勐腊等市县的山区亦有少量分布。主要聚居区的布朗族长期以来和哈尼、拉祜、佤族相邻,散居的布朗族与汉、傣、哈尼、拉祜等族人民亲密相处,十分友好。

  布朗族有多种自称,居住在西双版纳的布朗族自称“布朗”或“巴朗”,临沧市和保山市的自称“乌”,墨江、双江、云县、耿马等地的自称“阿瓦”或“瓦”,思茅的自称“本族”,澜沧县文东乡的自称“翁拱”,镇康、景东的自称“乌”或“乌人”。过去,其他民族对布朗族的称呼也各不相同:双江傣族称之为“腊”,拉祜族称之为“卡帕”、“卡普”,西双版纳傣族称之为“闷”,哈尼族称之为“阿博”或“阿别”,当地汉族及彝族称之为“蒲满”或“濮曼”等。新中国成立后,根据本民族的意愿,统一称为“布朗族”。

  布朗语属于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布朗语支,可分为布朗和阿瓦两大方言区。布朗族没有自己民族的文字,除使用本民族的语言外,一部分人会讲傣语、佤族语和汉语,西双版纳布朗族人兼用傣语的较多。

  中国的布朗族多居住在滇西南澜沧江和怒江中下游两侧低纬度高海拔的半山区。布朗族居住的地区一般分布在北纬25°以南的北回归线附近,处于海拔1500米至2000米的山岳地带。这里地形复杂,山高谷深,海拔高差悬殊较大。因受印度洋暖湿气流和西南季风影响,气候随地势高低呈垂直变化,温带、亚热带、热带等多种气候类型具备,而在同一地区高山河谷之间又形成独特的“立体气候”。冬天最低气温约3-4℃,夏季最高可达30℃,年平均气温在19-22℃之间,雨量充沛。西双版纳西定和布朗山的年平均降雨量,分别达1209.3毫米和1374毫米,充分体现出布朗族地区“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立体气候特点。

  布朗族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为动植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生长条件。在莽莽原始森林里栖息着金钱豹、云豹、绿孔雀、白鹇、原鸡、白腹锦鸡、红腹锦鸡、蜂猴(懒猴)、飞貊等诸多珍禽异兽。其中属于云南省一类保护动物的就有风猴、金钱豹、云豹、犀鸟等。这里生长着云南杉、云杉、松(云南松、华山松、思茅松)、柏、楠木、香樟树、桉树等优质木材以及紫胶寄主植物、橡胶、各种竹类、柑橘类等经济林木;盛产野三七、龙胆草、贝母、麝香、鹿茸、何首乌、灵芝、三棵针、仙鹤草、茯苓等珍贵药用植物;雷九菌、灵芝菌等食用菌和胡椒、砂仁、草果等药材香料植物也是布朗族地区的特产。充沛的雨量、温热的气候,使布朗族地区盛产热带、亚热带、温带的各种水果,如芒果、菠萝蜜、芭蕉、绣球果、香瓜、番石榴、番木瓜等,此外,还有橄榄、多依、鸡素子果等野生水果。布朗族山区的地下还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如金、银、铜、铁、煤、云母、大理石等。

  布朗族以种植旱稻(陆稻)、水稻、玉米、小麦为主,豆类、杂粮(荞、土豆、芋头等)次之;经济作物有茶叶、棉花、甘蔗、烟叶、麻类及各种蔬菜。自古以来,茶叶就是布朗族先民栽培的著名物产,布朗族所居之地多为云南今日盛产茶叶之地,是云南大叶种茶叶的主产区。闻名遐迩的普洱茶,早在清代就是云南珍贵的贡品,为当时国内的珍贵饮料,到清代晚期,普洱茶已为士庶人家普遍饮用。时至今日,布朗族地区仍是“普洱茶”、“勐库茶”的主要原料产地之一。

   (摘自《民族问题五种丛书》之《中国少数民族》卷)

【打印本页】【关  闭】
Copyright  2012  bet365娱乐场中文  版权所有
地址:盐城市行政中心1620室  电话:0515-88191620
技术支持:南京南大尚诚软件科技有限公司